分类
体外寄生虫
种属
蛛形纲
易感动物
有许多种类的螨可以感染以下品种的动物。下面的列表只例举了最常见的螨虫,其他螨虫也可能被发现。
小鼠:鼠癣螨、鼠螨和小鼠拉德弗螨
大鼠:伯氏禽刺螨、大鼠拉德弗螨
豚鼠:毛皮螨、疥螨
地鼠:牛蠕形螨、地鼠蠕形螨
沙鼠:很少见
兔:寄食姬螯螨、兔痒螨
感染频率
实验豚鼠和沙鼠很少见感染螨虫,散见于兔和大鼠,常见于实验小鼠,地鼠几乎都携带。以上螨虫最常见于野生和宠物种群。
传播
螨虫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是被污染的动物饲养环境(垫料、未清洗消毒完全的笼具)。
临床症状及病变
革螨寄生及繁殖于皮毛上。它们用口器刺入皮肤,以胞浆或是宿主脱落的表皮细胞为食。皮螨寄生于皮肤或毛囊中。一般在易感动物的背部发现螨虫感染,特别是肩胛骨之间, 头上、脖子上,或大腿。被螨虫感染的动物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从无症状到轻微脱毛, 严重的瘙痒甚至溃疡性皮炎。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症状往往会恶化,但不同动物或品系对感染的敏感度不同而导致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螨虫感染一般无临床症状,但由于瘙痒导致动物抓破皮肤,破溃的皮肤易造成二次感染,导致或恶化溃疡性皮炎。裸鼠或是无毛的动物不易感染革螨。
除了伯氏禽刺螨,人除暂时感染以上螨虫,不会有临床症状。鼠螨感染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皮肤结节增多。伯氏禽刺螨对宿主无选择, 它可以寄生于人类并且携带传播多种大鼠。要谨慎对待感染伯氏禽刺螨的动物。
诊断
革螨用体视镜即可在皮毛间看到,一般用胶带法直接检测,也可拔一簇毛发进行,灵敏度有所降低。寄生于毛囊内的螨虫,需要刮取皮屑并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兔痒螨采集耳拭子涂抹于载玻片上,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光学显微镜用于螨虫种类鉴别,例如爪和身体形状的形态学是鉴别的关键点。螨虫的诊断,也可以将动物安乐死后,将尸体直接放置或是先放一张纸上,再置于培养皿或是塑料袋上,置于阴凉处。螨虫会离开尸体去寻找新的宿主,会发现在纸上或是塑料袋上爬行。很少可以在被感染的动物粪便中发现螨虫的卵。
对研究的影响
被螨虫感染并且出现严重临床症状例如溃疡性皮炎的动物不宜用于研究。人畜共患的螨虫病会威胁研究人员的健康。隐性感染螨虫的动物可能会有后遗症,对研究产生后续干扰。例如感染鼠螨可以增加IgE 的反应,增加继发性淀粉样蛋白和低蛋白血症的形成,并降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地鼠感染蠕形螨,几乎无临床症状, 如果发现,基本与动物年龄和实验操作相关。
防治
因为螨虫感染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所以预防螨病,所有动物都需要隔离检疫(进行合适的评估)或是经过生物净化后转入设施。只要动物有少量螨虫感染,就会使整个设施被污染, 即使动物检疫后。很多设施隔离检疫和治疗同时进行。野生和宠物种群会携带螨虫,从动物设施中排除这些动物是很重要的。
有许多种化合物可以治疗螨虫感染,但他们对宿主毒性不同。目前最常用的是伊维菌素类杀虫剂。对于螨虫的治疗,虽然文献中提及过系统治疗,但一般只进行局部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用1% 渗透杀虫剂的棉球放于笼具中,1% 伊维菌素(Cydectin)进行局部治疗。或是1% 伊维菌素喷洒在肩胛之间,或水和丙乙二醇稀释1% 伊维菌素喷洒小鼠身上。建议读者进一步查阅文献或是咨询兽医。新的伊维菌素似乎不像以前一样有效。当对转基因鼠、幼鼠或是有血脑屏障障碍的鼠进行治疗时,要小心对待。有许多案例,使用化合物对螨虫进行治疗并不起效,还是使用生物净化技术有用。
要彻底清洁与动物接触的表面以确保去除所有环境中的螨虫,但并没有文献分析讨论过螨虫对清洁剂的敏感度。
References
Baker DG. Natural Pathogens of Laboratory Animals: Their effects on research. Washington, D.C.: ASM Press; 2003. 385 pp.
Baker DG, editor. Flynn’s Parasites of Laborator y Animals. 2nd ed. Ames: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8. 813 pp.
Fox JG, Anderson LC, Lowe FM, Quimby FW, editors. Laborator y Animal Medicine. 2nd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2. 1325 pp.
Fox J, Barthold S, Davisson M, Newcomer C, Quimby F, and Smith A editors. The Mouse in Biomedical Research: Diseases. 2nd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007. 756 pp.
Percy DH, Barthold SW. Pathology of Laborator y Rodents and Rabbits. 3rd ed.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7. 325 pp.
本文由维通利华检测室-王祎曦翻译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维通利华市场部Marketing@criver.cn,并标明出处。)
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Vital River Laboratory Animal Technology Co., Ltd.
E-mail:RADS@criver.cn
Tel:+86.10.8492 4709